来自网友【Pochai】的评论虽电影基于事实应该还是有部分夸张和引导性的办法,但,震撼和感动都是真的。主角:差点因为麻疹去世且听力有障碍的小女孩,为了游泳通过唱歌和肉贩父亲的抗争(属实可爱),为了加入游泳队而选择烧锅炉并在所有人训练之后独自训练,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奖牌,最终登上奥运会舞台(虽然因只有男人可以在甲板上练习,失去15天训练机会所以没有得奖,呵呵),为了向所谓“教练”等男性证明“女性也是可以勇渡英吉利海峡”而在第一次陷害失败后踏上第二次的旅程,最终成功。姐姐:一起学习游泳,最开始比楚迪游的更好,后面逐渐接受自己不如妹妹的现实;不如楚迪的反抗力度,最终放弃原暧昧对象选择嫁给了肉贩,相信那个年代大多数女人都是如此;结合着对下雨天对楚迪哭诉的那句“我哪里也不去”,在最终仍然帮助妹妹完成一小段的“英吉利”路程,虽然自己没办法反抗,但她在帮助楚迪,用她可能为数不多的力量。父亲:我们先定义为“普信肉贩父亲”,不允许女儿游泳,因为女性游泳不成体统;不给女儿们游泳学费,因为要买电话;不允许女儿们违逆自己安排下的婚姻,因为在他眼里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了;楚迪得到了奖牌之后,父亲开始觉得自己女儿长脸,开始各种安排相亲,但那不是爱,是虚荣附着在感情上的行为阐释;最恶心的不过是女儿最终成功后父亲的那句“这是我的女儿,是我的教的他游泳”,生理性呕吐。母亲:必须送上神坛的角色,个人认为楚迪不是主角,主角应该是母亲,①蒸汽船难,死的大多是女人,虽然离岸边很近,但是女人们不会游泳:现代看上去多么不理解的一件事情,但事实上船难死了847人,很多人应该只会感叹灾难的恐怖,结合父亲的不成体统的偏见下,母亲说,我要让2个女儿学会游泳,这才有之后的一切。②为女儿找好游泳队,需要付学费:回家对丈夫说要钱,丈夫不给,不煮饭反去做手工制品赚钱(想起了还有明天的母亲为女存钱攒嫁妆),这放到现在来说,经济独立这件事情对于女性来说,仍然至关重要,如果没这个手艺活匹配的经济,母亲没有办法继续女儿的游泳课程。③女儿得奖后,亲手把女儿打破200米世界纪录甩给屠夫丈夫的时候,脸上的得意和转头简直帅炸了。喜欢的点:①母亲的反复抗争,虽然家境普通,但仍然给到女儿们最“合适”的教育;②母亲其实有个7岁溺水而死的妹妹;③冲突:1.女选手不可以在游轮夹板训练,导致所有女选手登船开始,到比赛场地才能下水;2.男教练竟然可以为了面子让楚迪在渡海的时候服下含有晕船药的茶水,也尝试触碰她让她失去资格,仿佛是既得利益者的惊慌。④母亲前一秒还在厨房质疑弟弟说听到收音机里说姐姐第二次调整的事情,后一秒看到窗外的邻居女人们纷纷打开灯和收音机,开始收听。⑤最后浅滩迷路,虽然看到的一群人在烧火示意楚迪,但看得出来,更多的还是女性角色,所谓Girls help girls。